各系、有关部门: 根据《关于组织举办第二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皖科普大赛组委会〔2010〕06号)文件精神,2011年省科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将举办“第二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了展示我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责任,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此次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主题 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责任 二、参赛对象 在读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 三、参赛内容 凡能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创意、作品、产品,均可参赛。 四、参赛作品类型 1.科普展教品(实物、模型或设计方案) 包括科普展品;科普工艺品(含雕塑);科普玩具;科普教具(航天、航空、航海以及现代设施等模型);其他科普产品。 2.科普文艺作品 包括科普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杂文;科普表演剧(剧本)、歌曲、影视剧;科普摄影、图画(平面或3D)。 3.科普动漫作品 4.科普网络及软件(含科普网站设计、科普教育软件、网络游戏等) 5.科普报告(含科技传播论文等) 五、参赛作品的要求和说明 1、参赛作品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普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参赛作品的创作要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科普工作的实际开展,着力突出作品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2、参赛作品应是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争议。 3、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使用权。 4、参赛作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实物除外)。参赛者请自行备份。 六、参赛方式 1、个人:无指导教师; 2、个人:有指导教师; 3、团队:无指导教师; 4、团队:有指导教师。 七、奖项设置 1、全省大赛科普作品奖: 省大赛组委会评出各类奖项,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 2、学校奖励 学校将对大赛的宣传组织以及参赛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①优秀组织奖1-2名,根据各系参赛作品及获奖情况综合评选。 ②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省三等奖及以上作品的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八、日程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即日起至2011年9月30日)。 学生处、团委通过海报、广播等形式对大赛进行宣传,各系做好本系学生参赛的动员及指导工作。 2、学生参赛阶段(即日起至2011年9月30日)。 ①网上注册:登录中国科普产业网进行网上注册,记住个人用户名和密码; ②提交作品信息:参赛者在线填写作品申报书,上传作品图片、实物或模型照片、音视频文件等相关附件,最后进行确认提交与打印。提交后系统将自动为作品分配编号并生成电子回单,请参赛者下载保存。并将作品方案纸质材料本人签名后送交所在系部,由系部报送学生处。 3. 学校审查阶段(即日起至2011年10月25日)。 由学生处和校团委组织审查。 4、省大赛组委会评审(2010年10月29日—12月30日)。 2011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省大赛专家委员会初审;初审入围的科普工艺模型作品上交作品实物或模型。 2011年11月15日至20日:终审; 2011年11月24日至30日:公示; 2011年12月:颁奖。 九、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系部要充分认识组织举办本次大赛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组织搞好本次大赛对于动员大学生进行科普的创意创新,承担起科技普及的社会责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处和校团委负责我校大学生参赛的组织工作。 2.加强宣传,狠抓落实。各系部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参赛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青年大学生踊跃参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大赛的公正、公开、公平,顺利开展。 特此通知。 附件: 1、《关于组织举办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 2、《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件 1.关于组织举办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 2.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一、参赛对象 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同时欢迎省外高校在读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报名参赛。 二、参赛方式 1、个人:无指导教师; 2、个人:有指导教师; 3、团队:无指导教师; 4、团队:有指导教师。 三、参赛作品类型 1、参赛作品根据表现形式分为 ①实物、模型、工艺品; ②科普论文、报告、科普互动类展教品创意方案; ③摄影、图画(平面图画、3D图画等); ④虚拟动漫作品; ⑤音视频和表演脚本(歌曲、诗歌、曲艺、科普表演剧、科幻小说、科幻影视剧等); ⑥软件、网站,共六类。 申报作品时必须正确填写作品分类,分类填写错误将不能通过形式审查。 四、作品内容及知识产权要求 1、作品应具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围绕社会热点、科普发展,以创新科学传播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进行创作。参赛作品应是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争议。 2、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推荐和使用权; 3、参赛作品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实物除外),参赛者请自行备份。 五、大赛程序 1、网上注册(即日起至2010年9月30日): 本次大赛参赛者需登录 “中国科普产业网”,进行网上注册,记住个人用户名与密码。 2、提交作品信息(即日起至2010年10月10日): 参赛者在线填写作品申报书,上传作品图片、实物或模型照片、音视频文件等相关附件,最后进行确认提交与打印。提交后系统将自动为作品分配编号并生成电子回单,请参赛者下载保存。 打印纸质材料本人签名后送交学校大赛办。 3、学校形式审查(即日起至2010年10月18日): 学校审查方式有两种:在线审查和纸质材料审查,各校可根据情况选择审查方式。 在线审查:各校使用组委会提供的用户ID和密码登录大赛网站对本校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在线审查,并提交审查意见; 纸质材料审查:各校对上报纸质材料进行审查,并签署审查意见与盖章,最后将纸质材料上交大赛组委会。 4、专家委员会初审(2010年10月18日至10月28日):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使用组委会提供的评审ID和密码登录大赛网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作品进行在线初审; 5、上交作品实物或模型(2010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 对于第一类作品,初审入围后将通知其上交作品。 6、终审颁奖(2010年11月12日—14日): 大赛组委会将在第四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展示交易会上设立专区,对参赛作品进行选拔展示,并委托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审标准对作品进行评比,提出拟获奖作品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并进行颁奖。 六、大赛互动 1、互动网站:中国科普产业网; 2、互动QQ群: 39951512、113254851、113255056 3、热线电话:0551-5377959、5377958、5377951。 七、大赛奖励 (一)综合奖 1、特等奖最多3名(可空缺),奖金各两万元,并颁发大赛特等奖证书与奖杯; 2、一等奖6名,奖金各一万元,颁发获奖证书与奖杯; 3、二等奖18名,奖金各五千元,颁发获奖证书; 4、三等奖30名,奖金各两千元,颁发获奖证书; 5、优秀奖120名,奖金各五百元,颁发获奖证书。 (二)优秀组织奖 为在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名额不限,奖金各一万元,并颁发大赛优秀组织奖证书。 (三)其他奖励和支持 1、所有通过形式审查进入初审的作者,其作品作为社会实践学分计入档案,并发给入围纪念证书; 2、获奖人员在毕业时,大赛相关组织单位将根据本单位用人计划对其优先录用。(包括且不限于: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馆等大赛承办单位); 3、获奖作品作者若有创业意向,大赛组委会将帮助联系合作单位和申请国家相关创业资金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