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2024年暑期,我校各级团学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共组建3支国家级重点团队、1支全国示范性团队、30支国家级专项团队、7支省级专项团队、3支省级示范性团队、11支市级专项团队、313支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他们扎根基层沃土,淬炼青春力量,把青春写在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征程上,受到了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安青网、安徽教育网、安徽新闻网、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
追寻领袖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校团委国家级重点团队“青马”社会实践团携手第十六期青马工程学员,国家级专项药学院“医火先锋”、公共卫生学院“晨光”等团队,与麻醉学院“安娜萨沙”、基础医学院“青荷”等校级实践队先后带领2300余名青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构建“学、讲、行、研”红色教育实践链。在“学”中,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足迹,来到金寨县大湾村、凤阳县小岗村、安徽创新馆等地,通过实地参访、现场授课、交流研讨等形式,在循迹中看变化,在溯源中学思想;在“讲”中,宣讲团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依托“宣讲+文艺”模式,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分众化、面对面、互动式宣讲,从青年视角讲述发展成就、用青春声音传播创新理论,累计开展宣讲60余场、受众2000余人;在“行”中,前往井冈山革命遗址、大别山革命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地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在“研”中,围绕党领导下乡村经济发展、红色资源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引领等主题,将实践之行转化为理论成果,共完成调研报告156篇。皖医青年以红色信仰,点亮信仰之光,照亮青春奋进路。
实践图片(一)
践行医者担当,接力健康中国
国家级专项研究生学院“医者行”、药学院“仁药”等7支团队和省级专项检验学院“成长对话”志愿团,与护理学院“南丁格尔”、口腔医学院“逢青之旅”等205支校级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池州、黄山、阜阳、六安等市县40余地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来自附院的临床专家和青年师生们将血压、血糖、心电图、B超、耳鼻喉、眼科、老年医学科等健康义诊项目送到群众家门口,以“医”心融“民心”,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国家级专项“七彩假期”、联合省级专项“少先队实践营”面向全校志愿服务队开展“杏林小讲堂”线上集体备课,以医学知识科普、应急救护技能、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预防、用药安全、健康饮食、心理健康等主题为重点,将学校第三届医学人文节医学微课比赛遴选打造的医学科普金课,带进书房、社区、学校与乡村,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受惠群众9000余人。皖医青年将专业所学转化为青春实干的具体行动,持续扩大“专家+大学生”“杏林小课堂”品牌效应,奏响健康中国行动“进行曲”。
实践图片(二)
传承文化薪火,筑牢民族意识
校团委“乡村振兴推普”、医学影像学院、临床医学院和口腔医学院的“石榴籽祖国行”等四支国家级专项团队分赴新疆和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开展普通话推广、民族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声”促进民族交流,以“四海同音”助力乡村振兴。临床医学院“医心”、医学信息学院“苔花”、法医学院“溯往寻兴”等校级实践队先后前往宣纸文化园、凤阳县小岗村、安徽美术馆、芜湖市博物馆等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研,通过聆听历史、参观走访、工艺体验、匠心对话等方式感受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人文与管理学院“博谘•法润江淮”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各地书房、社区,通过情景案例和趣味抢答的形式开展反对校园霸凌普法宣传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传薪于火,融往铸今”等12支校级实践队以校友走访的实践形式,聆听校友的故事,领悟背后的皖医精神。皖医青年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争做中华文化的学习者、守护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实践图片(三)
扎根基层沃土,淬炼青春本色
校团委“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团队、国家级专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岗健行实践团”与医学影像学院“无为而治”、临床医学院成群“节”队、药学院“本草新语”等20余支校级实践队深入芜湖、蚌埠、滁州、宿州、亳州、六安等地,从了解村情民意、调研特色产业、体验农耕过程、拓宽销售途径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勃勃的“青年力”。校团委市重点实践团队“鲁冰花”携手公共卫生学院“微光”、人文与管理学院“博谘·筑梦青春”、药学院“冬海棠”等校级实践队3400余名队员返回家乡,深入基层,在爱老敬老、爱幼护童、美化环境、安全教育、科技创新、国情观察等实践中留下了青春汗水和靓丽身影。31名毕业生成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7月,他们带着理想分赴新疆、吉林、安徽等地,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皖医青年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以“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家乡。
实践图片(四)
实践炼青春,奋斗正当时。这个夏天,皖医青年师生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坚持学为所用,深耕专业,在躬身实践中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田野大地上。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加强校地共建与区域合作,积极探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共建特色的实践育人新品牌,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学思想、燃青春、共成长,以奋进之姿笃定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左小炫/文 各级团学组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