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开展我校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0-17

各系部:
    为全面贯彻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展示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为学校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经校团委、科研处、学生处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皖南医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二、作品申报要求及分类
    1、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1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1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作品类进行评审。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0年7月1日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鼓励已在核心期刊发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社会调查报告或有全国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申报。
  3、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专科生、本科生申报作品可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硕士研究生申报作品可分二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
  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每篇学术论文8000字左右。
  B、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也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申报此类作品需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其中每篇学术论文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
  C、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4、参赛作品须经本人或集体报名,必须由至少二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推荐。
    三、作品申报日程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0月15日-10月25日)。校团委制作专题网站,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微博等媒体进行宣传动员。
    2、报名阶段(2012年10月25日-11月20日)。申报作品的同学通过专题网站(
http://tiaozhanbei.wnmc.edu.cn/)进行报名,由系部审核通过后,汇总信息至校团委。校团委接受事宜咨询,对作品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和培训。
    3、撰写和提交作品阶段(2012年11月20日-2013年3月15日)。参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要求,撰写作品,于2013年3月15日前报申请书到校团委办公室(一式两份)。
    4、评审阶段(2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5日)。校团委会同科研处组织专家进行校内评审。参照专家评审意见,按照排名确定皖南医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银、铜奖。
    5、完善和上报作品阶段(2013年4月5日-2013年5月15日)。获得皖南医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的作品,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修改和完善,择优推荐参加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表彰奖励
    1、评选出皖南医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银、铜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2、推荐参加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的作品如在全国决赛中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给予奖励。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团中央、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一项重大赛事,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各系部要站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上具有的深远影响。各系部要切实做好赛事的组织、协调及指导工作,保证本届竞赛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系部要指定专人,负责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物质技术支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并为作品申报者配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较高的指导教师,帮助完成作品。各系部要做好对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的研究项目的挖掘、培育;重点扶助2010年、2011年大学生科研资助金、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及其他科研项目孵化出的前期科研成果;利用比赛准备时间督促学生完成项目结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培育。有条件的系部可依托多种载体,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使学生的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
    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各系部要针对“挑战杯”竞赛从组织发动、项目资助、指导帮助、表彰奖励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最大限度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通过传帮带等手段,培养一支热衷指导、善于指导,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功底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指导老师队伍。要结合系部的强势学科和专业特色,紧扣国家政策,准确把握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独特性,做到早选题、选好题。各系部选送的作品不得少于5件,要同步举办系部选拔赛,进一步扩大竞赛的覆盖面和参与率,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受锻炼、长才干,努力推进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朝着科学化、常态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相关部门和各系部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好广播、网络、QQ群、校园微博等宣传渠道,向同学们宣传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所在。要积极寻找宣传点和宣传资源,及时报道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努力形成关注、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扩大“挑战杯”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培养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激发学生科研热情。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余亮     联系方式:3932412
邮箱:
wnyxytw@163.com

特此通知。


附件1:皖南医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2:皖南医学院第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汇总表

                             共青团皖南医学院委员会
                                皖南医学院科研处
                              皖南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二�一二年十月十五日

  附件下载: 17201021132.rar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团委 版权所有 241002 电话:0553-3932412